返回
项目名称 天友·零舍
副标题 暂无
项目所在地 北京
开发商/业主 天友设计集团
运营主体 暂无
项目类别 住宅
建成时间 暂无
占地面积 暂无
建筑面积 400
官网 暂无
方案认证 暂无
运营奖项 暂无
方案奖项 2020年WAN世界建筑新闻网大奖可持续建筑类别银奖;北京市科委“绿色智慧乡村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示范项目。
参考链接 暂无

“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中国未来40年的发展战略目标,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远而深刻的经济性变革与发展,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突破和实现,需要有更多领域的人才投入到实践中。建筑是城市化浪潮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样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降低建筑碳排放量,推动绿色低碳领域的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是未来建筑行业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

伴随着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近零能耗建筑俨然成为未来建筑领域的大势所趋。天友设计深耕绿色建筑领域十余年,在超低能耗、低碳生态建筑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设计价值出发,以建筑师为主导,以近零能耗技术为支撑,以性能化设计方法为路径,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空间造型的创意性设计。

△ 天友·零舍

天友·零舍是按照国标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建成并获得评价标识的国内第一座近零能耗建筑。在2020年WAN世界建筑新闻网大奖荣获可持续建筑类别银奖。同时也是北京市科委“绿色智慧乡村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示范项目。

通过对天友·零舍的改造,希望可以探索一种低成本的近零能耗农宅的实现方式,保留农宅的传统建筑特色,在农宅内引入新的功能,实现功能转换与乡村复兴。

△ 近零能耗评价标识

天友·零舍项目为单层乡居改造项目,原建筑体型系数较大,节能不利。性能化设计是近零能耗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性能优化,一方面在原建筑基础上增设被动式阳光房、楼梯间等过渡联系空间,降低建筑的体型系数,另一方面采取被动房标准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来保证建筑的节能效果。

△ 近零能耗路径

“零舍”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出发,探讨了低成本近零能耗、低技术本土建造、多模式装配式体系的乡村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与模式。建筑综合节能率达到80%以上(近零能耗建筑要求建筑综合节能率≥60%)。

△ 围墙上用拆除的旧窗做出了LOGO

△ 附加在建筑南侧的被动式太阳房

大面积的天窗和风塔为室内采光与通风提供了充足的补给,创造了冬暖夏凉的人居环境,郁郁葱葱的杨树透过天窗向室内洒下斑驳的倒影,建筑与自然自成画卷。

△ 透空的上人屋顶和楼梯间风塔

天友·零舍采用了可再生能源补给,屋面采用了传统民居双坡形式选择的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瓦,不仅能为建筑提供自然转换的电能和热能,减少后期居住使用能耗,同时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波光粼粼的动态景象。阳光透过彩色薄膜光伏顶落在阳光房的墙面上,彩色的光晕将艺术氛围融入室内空间。

△ 阳光透过彩色薄膜光伏顶落在阳光房的墙面

将自然景观与传统院落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花园游走至书屋,氤氲的空气与阳光浸润着每一处角落,身心得到舒展。连接着展示与办公空间,将劳与逸互相通,从而实现了空间使用的最大化利用。

△ 中心的水院,把原民居拆下来的屋面瓦铺到了池底

△ 夹心保温墙体外观

生活之美于自然与艺术之中,将低碳生活方式融入生态景观的塑造。以集成水院将雨水收集转化为菜园的天然灌溉系统。零碳花园则以废弃材料改造置景,辅以植被,真正实现了从建筑到居住的绿色低碳生活模式。

△ 零碳花园

古朴的红砖与简雅的木质结构碰撞出了老城别具一格的韵味,以艺术融入空间之景,亦是对城市与历史的回溯,将文化的能量以艺术与空间的形式向人们叙述。天友·零舍也将以独特的方式赋予这个村落温暖的守护。

资料来源:建筑碳中和 – 国内首座近零能耗建筑“天友·零舍” / 天友设计集团 | 建筑学院 (archcollege.com)

发布时间 2022-10-14 作者: 生物圈3号
0
515

0

收藏

0
515
最新评论

提交评论

相关内容

长按图片保存

hi@deeprocknetzero.com

没有账号?点击注册